Search


被寵壞,有時也是幸福 @ 明報 2016-01-19

去年聖誕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被寵壞,有時也是幸福 @ 明報 2016-01-19

去年聖誕節前的幾個星期。

一天,回家的時候,赫然發現客廳內多了一棵聖誕樹,上面的燈飾還閃閃發亮。

當時家中的場面也甚有趣: 大女饅頭站在聖誕樹旁邊,興奮又雀躍;小女包包一歲未夠,只看着閃燈發呆;家中另一些成員則有點不屑:「都話咗佢唔好買架啦,阻「定」吖嘛!」

這令我想起童年時,不知多渴望能擁有一棵聖誕樹, 可惜,每次哀求媽媽買的時候,她總會用同一些理由說「阻定」、「一年先至擺得幾日,之後又要搵地方放!」所以,我從來沒有擁有過聖誕樹,只能隔著窗,羨慕鄰家的燈飾。

那麼,今年家中的聖誕樹又從何而來呢?原來是外父大人買的。他一看見小饅頭指着商場內的聖誕樹歡喜若狂,便決定偷偷的買一棵聖誕樹給她,逗她歡喜,而且還細心地為它增添飾物和燈泡,更辛勞地從老遠處搬到我的家中。

可是,家裡的氣氛卻不似預期,不少「大人」在唱反調,又有人說此舉是「寵壞晒」, 只見外父的表情相當可憐與無奈。 我見狀,立即上前搭著他的肩膊說:「多謝你呀! 我恨棵聖誕樹好多年喇! 你睇下你個孫女幾開心! 宜家屋企仲幾有聖誕氣氛添!」

「不要(讓別人)寵壞孩子」被不少家長視為天條。家中的長輩可能會對孩子寬容一點,例如常給孩子玩手機或看電視、父母教訓孩子時又說「算啦算啦,唔好鬧佢喇!」、或時常買東西給孩子等等, 父母(尤其是新手父母)見他們與自己教孩子的理念背道而馳, 便全力阻止, 有時甚至演變成不愉快場面。

但我們又可有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呢?

我的外祖父已過身多年,但到了今天,我仍十分想念他。 他給我的印象就是「有求必應」,時常會放我們在他的大腿上玩「搖搖船」; 每次見面, 他總會帶我們到樓下買零食, 這些行為時常遭媽媽和婆婆非議, 但我們卻甜在心頭, 而且銘記於心。我永遠都記得外公很愛錫我, 這不是一份最好的印象嗎?

對於很多年老的親人來說, 他們或許只懂得用「有求必應」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愛, 雖然父母未必會同意這些做法, 但無可否認, 這些親人往往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留下深刻而甜蜜的回憶。 所以, 不一定要當面痛斥慈祥的親人「寵壞」你的孩子, 你可以在其他時間向孩子多加解釋和教導。 再退後一點想,孩子真的那麼容易被「寵壞」嗎?

人生中有人會因愛而「寵壞」自己,其實,也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劉偉恒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電影"王家欣"導演、電台節目"守下留情"主持、多媒體創作人、新手爸打劉偉
View all posts